在《扫毒风暴》里,卢少骅是个另类的反派。他制毒,贩毒,杀人,眼里从来只有利润和结果。他的疯,同行怕,警察恨,观众骂。但这个疯子有多疯?恐怕全剧只有一个人真正看懂了——王菊花。
大多数人把卢少骅当疯子,是因为他太冷。他杀人不眨眼,制毒不讲人情,连自己亲手带大的兄弟和枕边的女人都能一刀切掉。大家以为这就是疯。可在王菊花眼里,他的疯不是病,是选择。他不是疯魔,是自我阉割之后的产物。他不是疯,是病入膏肓。
而这个病,只有王菊花看明白了。
先说卢少骅怎么病成这样。
他不是天生的疯子。相反,他是那种典型的理工男:学历不低,脑子清楚,技术过硬。原本在化工厂混着,靠走私洋酒过日子。在那个时代,这样的人很多,混边缘,靠点小百伶百俐活着,不算出挑但活得不差。
展开剩余80%问题出在他的技术上——他太擅长算了。
当生意翻车,公司被封,货物被扣,卢少骅的第一反应不是等机会翻身,而是换赛道。不是别人逼疯他,是他自己逼自己。他清楚,继续做人只会死路一条。他的逻辑简单粗暴:做人不行,那就做利刃。体面保不住命,规矩守不住钱。那就破规矩,赚死人钱。他看透了生意场的脆弱,于是选择一条更稳的路:制毒。
在别人眼里,这是疯;在他自己看来,这是非常理性的选择。
这个时候,卢少骅病了。他开始切割自己的人性。他不再把师父当老师,不再把朋友当朋友,甚至不再把老婆和孩子当家人。所有人都是变量,都是负资产。他在制毒路上的第一步,就是把亲情扔了。
他的病,就病在这里。
别人杀人是逼不得已,他杀人是求效率。杀师父,是因为师父知道太多;杀兄弟,是因为兄弟挡了道;杀女人,是因为女人怀了孩子。他是彻底剥离情感的逻辑怪物。他不是疯子,而是没了人性的计算机。他制的不是冰毒,是利润。
而他的杀人,只是手段。他没快感,只有流程。
警察追了他五年,所有人都说他心狠手辣,难以捉摸。但林强峰说过一句非常冷的评价:他没软肋。没软肋的不是人,是刀。
王菊花看得比谁都明白。
为什么?因为她也曾站在那道选择题面前。李百川死后,父亲派人追杀她,她手里握着剪刀,理应反抗。但她选择认命。不是因为她怕了,而是因为她知道:踏进那条路,就是把自己扔进刀口里。她守着一家理发店,不是因为尊严,而是因为还能做个人。
王菊花清楚,卢少骅不是疯了,他是自毁了。他亲手把自己的情感线剪掉,把自己炼成了行走的利刃。他怕的不是死,他怕的是像个普通人一样死得窝囊。因此他选了一条更极端的活法——不做人。
他疯在哪里?他疯在知道这样做会把自己变成怪物,但他还是这么做了。他没疯,是认真的。他不在乎命长命短,只在乎利润是不是非常大化。
卢少骅的病,在王菊花看来,不是心理疾病,而是认知病变。他不是情感匮乏,而是情感排斥。他自认为情感是拖累,亲情是负担,朋友是风险。因此,他不要。他连害怕的能力都砍掉了。
这才是他的病。比疯子更吓人的病。
普通人活着靠关系,他靠公式。别人把人命当作本,他把人命当废料。只要制毒流程顺利,他就能保证自己活下去。就像化学反应,只要步骤对,结果不会错。至于人性?那不重要。那是无用参数。
这种人,比疯子恐怖。
王菊花在卢少骅身上,看到了李百川没能看到的东西:一旦人把情感当作废物,他就不再是人了。卢少骅不是恶魔,而是人性切割后的产物。他不是恨谁,他是不需要谁。他没有背叛别人,他是背叛了人类。
因此,别人看卢少骅杀人是因为狠,王菊花知道,他杀人是因为冷。他不是疯了,他只是太冷了。
他的病,没有药可治。
王菊花一直沉默,不是她原谅了卢少骅,而是她清楚——他已经没救了。别人恨一个疯子,她知道没意义。他早就死了。死在选择制毒的那一刻。
从那天起,他就不是活着的卢少骅了。
只有王菊花,看懂了这个病人,怎么一步步亲手把自己掏空,变成宛北非常危险的人间利刃。
他疯了吗?不。他比疯子更清醒。
因此才更吓人。
发布于:山东省正规在线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